悦享书萃︱(四十四)湘潭司法行政青年高维与你一起分享《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
湘潭市司法局 xtsf.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4-09-09 14:26
我最初知道张纯如先生并产生阅读其《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这本书的想法是因为我在抖音上偶然刷到了一条有关张纯如先生和这本书的短视频。
这条视频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所展示的是一段音频,这段音频来自电视剧《四十九日·祭》中的一个片段,即剧中人物孟书娟(由张歆怡饰演)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什么是国际公法!屠杀俘虏符合国际公法吗!屠杀平民符合国际公法吗!纵兵抢劫、强奸妇女符合国际公法吗!所有的这一切,日本人都干过!他们根本不配当人,他们连禽兽都不如!你们难道没有兄弟姐妹被日本人杀害吗!光审这么几个日本人有什么用!30万冤魂能闭眼吗!我们的男人们,他们为了让我们能活下去,哪怕剩一口气,他们也决不放弃,我们的这条命是他们拿他们的命换来的!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亲人白死!”;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音频内容播放结束后就立马跳了出来,它就是张纯如先生的一张照片及她所写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一书极具冲击力的封面。
其实,在刷到上述视频前,我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过三四次。可能是因为自己在每次参观前都没有去全面、仔细、深入地了解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背景、始末和细节,所以每次参观完后我对该事件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触,最多不过在内心简单地告诉自己要牢记历史、谨记“落后就要挨打”等。也许是因为上述音频内容太有感染力了,所以我看完上述视频后就一直在咀嚼、回味它的内容并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四十九日·祭》中的演员能把上述台词说得那么撕心裂肺、有爆发力?这些撕心裂肺、极具爆发力的慷慨陈词背后其实表达了演员或者说他们所饰演人物的强烈且愤怒的情感,可是为什么我在参观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三四次后都未曾有过这种强烈而愤怒的情感呢?这是不是因为我对南京大屠杀还了解得不够?关于认识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是不是又错过了一些自己不该错过的内容?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就把《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这本书列入了我的阅读清单。
不过说来惭愧,自己之前因为一直在忙别的事情,所以也没特意留出时间去阅读这本书。直到入职后单位的同事邀请我参加本单位的“悦享书萃”读书分享活动,我这才把阅读这本书真正提上日程。在入职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把这本书细细地读完了。
吕思勉在其《中国通史》第一卷的绪论中写到:“然则文化,是因人有特异的禀赋,良好的交通工具,所成就的控制环境的共业。”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到五味杂陈:一方面,我见识到了非正义的文化在摧残人类社会文明时所释放出来的恐怖力量,这些力量让我内心无比沉重、充满悲愤;另一方面,我也看见了正义的文化所彰显出来的人性光辉,这些人性的光辉面让我体会到一种难能可贵的温暖和美好,让我觉得人类社会的未来依旧可期。
为何感受如此呢?这还得从这本书的内容说起。
为了让读者们更加全面、深刻而细致地认识南京大屠杀事件,张纯如先生在这本书中条分缕析,她不仅从中国人的视角(即受害者的视角)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当国民党政府再也无力保护其人民免于外敌入侵时南京这座城市的多舛命运以及当时来不及逃离南京的贫困老百姓的悲惨遭遇(这些遭遇的悲惨程度可以通过巨大的受害者人数和日军虐待普通老百姓的残酷方式来体现),还从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多个角度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是如何有计划地对中国发动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并最终引发南京大屠杀事件、讲清了日军在该事件中为了逃脱来自国际社会的道德谴责和批判是如何卑鄙、恶劣地掩饰自己的罪行的;她不仅描述了战后时期,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侥幸生存下来的受害者们过着多么清贫、痛苦与煎熬的生活,还讽刺式地提及那些曾经主导发动日本侵华战争的日本皇室成员,在国际政治的影响下,不但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查,还继续过着悠闲的生活、受到举国的尊崇,甚至他们的后代仍然在当今日本政府身居要职;她不仅介绍了日本自始至终都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并拒绝向受害者进行赔偿和道歉,还说到欧美各国对其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侨民所陈述的日军暴行是多么的无动于衷以及日本是如何在其他国家助纣为虐的沉默中企图否认历史、抹杀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进而剥夺受害者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的。
当然,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张纯如先生写这本书的最终目的并非为了激化中日两国的矛盾、从而让中国人对日本人只是心怀仇恨,而是为了通过全面、深入、细致地介绍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背景、始末和细节来向世人警示文化的力量,进而让世人高度重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建设工作,从而避免南京大屠杀事件这种不必要的历史悲剧重演。正如她在书中前言部分所写到的:“本书无意评判日本的民族性格,也不想探究什么样的基因构造导致他们犯下如此暴行。本书要探讨的是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去人之为人的社会约束的单薄外衣,使人变成魔鬼,又可以强化社会规范对人的约束。”也正因此,张纯如先生在书中不仅描写了上述让人不忍卒读的内容,还着力记录下了中国同胞之间的守望相助、相互支持和一些高尚的国际友人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勇敢表现。这些国际友人包括极力组织建立安全区以保护无辜老百姓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当时是纳粹党在南京的领袖)、毅然决然地留在南京悬壶济世进而成为当时南京唯一的外科医生的罗伯特·威尔逊(出生、生长在中国的美国人)、拒绝随其他美国人一起撤离南京并坚守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位于安全区)以奋勇保护中国妇女免遭日军蹂躏的明妮·魏特林(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的主任和院长)等。
正如这本书前言部分所述:“至少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刻,这些外国人曾经是英雄。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现场为数不多的西方人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中国平民,并将在他们眼前发生的种种暴行告知外部世界,发出警示。”这些人的勇敢表现不仅在当时挽救了好几十万老百姓的性命、为当时凄冷的南京城带去关怀、温暖和希望,还绽放出了难能可贵的人性光辉,进而让现在的我们也愿意相信这个世界真的值得我们去爱与被爱,我们也一定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上去越来越好地爱与被爱。
自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之日起至今,虽然企图将南京大屠杀事件从公众意识中抹去的势力仍然存在,但是近年来善良和追求正义的人们为挑战这种扭曲历史的行为所做的努力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意味着世人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大家的和平发展意识在觉醒,还反映了中国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决倡导和有力捍卫。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了讲话:“刚才,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际公祭鼎庄严揭幕。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这一讲话,就是很好的例证。
前人的努力很有必要,因为我们国人、我们人类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好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在积极建设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更加温柔地拥抱这个世界,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意和诗情画意,才能让人类社会这杯美酒越酿越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然,习近平总书记在上述讲话中还说:“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因此,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接连不断的当下,我们不仅要牢牢树立和平发展理念,还要深化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升自身捍卫和平发展道路的能力。对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来对国家早已绘就的发展蓝图进行宏观认识和把握,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再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来找准自己的定位,把自己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宏图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国家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因此,如果国家强大了,那这个世界上捍卫和平发展的力量也就随之壮大了。另外,我们还要真诚地将各个国家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起来,让优美动人的《和平颂》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越唱越嘹亮!
本文写于2024年9月3日,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也借此机会,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这个世界多一些和平与安宁、少一些战争和灾难!
- 全部留言
- /
- 评论
-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