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书萃︱(四十六)湘潭司法行政青年胡桢锟与你一起分享《中国文化史导论》
湘潭市司法局 xtsf.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4-09-23 10:48
大家好,我是本期的读书分享人胡桢锟。本科时学习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主要依据的教材之一是钱穆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有感于钱穆先生对学术史研究精微、对史学颇有心得,于是找来了钱穆先生另一本《中国文化史导论》,细思品味,读来颇有收获。
本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专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项所做的导论,就此两书合读,可以对我国历史之整体有一较深层的认识。本书也是先生第一部探讨中国文化史而同时兼论中西文化异同的系统之作。钱穆先生自己说此后的四十六年,“对中西文化之商榷探讨,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本书先后分为十个章节,从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出发,探讨了国家凝成和民族融合的古代观念、这些观念和古代生活的关系、古代学术与古代文字、文治政府之创建、社会主义与经济政策、新民族与新宗教之再融合、文艺美术与个性伸展、宗教再澄清民族再融和与社会文化之再普及与再深入和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的问题,如同拼接七巧板一样,从地理环境对民风的塑造、物质生活比如衣食住行,集体生活比如社会和政治组织,以及内心生活比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每一个板块各有特色,但彼此息息相通,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完整体系。文化是发展前进的,它好比一生命,不断地向前舒展、不断成长,衡量某个时代、某个现象不能孤立或割裂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化不是一个艰涩的纯思辨的学术课题,它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历史问题。中国文化,表现在以往全部的历史进程当中,因此我们始终要对中国自己的文化怀抱一份温情与敬意。举一个例子可以看出本书鲜明的中西比较的视域,钱穆先生认为商业文明多起源于大海岛屿,内部资源环境有所不足,因此表现出强烈的向外探求的意识,文化特点多是流动的、进取的、向外扩展的;而中国的农耕文明多依赖肥沃的土壤、大江大河的灌溉、风调雨顺的气候,顺应自然,圆融和谐,表现出的文化心态多是安分守己、和平保守的。
微观来说最打动我的是关于“文艺美术与个性伸展”这个章节中说到的,“唐宋以后的民间工艺是美术化了的工艺”,寻常百姓家一只盛饭的瓷碗上往往写有风雅的诗词,或者绘有栩栩如生的山水画,大部分诗画皆有,一副卧床的锦被上精心绣下了花、草、虫、鱼的图样,或者几句寄托遥深的诗句,日常的生活不需要加工,穿衣吃饭皆是诗情画意,支撑它们的、浸润它们的不是简单的文人墨客的技法或才华,是整个民族意蕴深厚的道德教化甚至文化精神。现在科技文明突飞猛进,现代生活主打迅捷方便,但是在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背后好像总是缺点什么,缺一点中国文化的诗情画意,缺一点中国文化的匠心独运。
文艺美术并不仅仅具有观赏性,更有教化性、伦理性。中国古代的文艺美术从来不与伦理心背离,在儒家纲常名教的束缚下,人生充满了未尽的义务和该担的道义,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主流上最终没有选择出世隐退,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文艺美术发挥了独特的调和和慰藉人心的作用,所谓寄情山水,乐以忘忧,一张一弛人生才得以和平前进。我深深有感于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带来了西方的民主、自由、科学、进步的观念,中国的儒家文化却式微,这个时代的我们好像不再被任何东西所束缚,但是也丢掉了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再为三纲五常束缚的今天,文艺美术的慰藉人心的功能似乎有些停滞,时代的发展带来的困惑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后现代艺术加以表达、呐喊、呼叫,但是调和和抚慰却是少有见到了。
- 全部留言
- /
- 评论
-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