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标题 关于听/语障碍人士公共法律服务的建议
来信时间 2022-02-13 11:40:39
来信人 周*
咨询内容

您好,我是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听/语障碍人士公共法律服务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的团队成员,现将本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提交贵单位,望对贵单位所在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所助益,衷心期待贵单位的反馈。

答复部门 湘潭市司法局
回复时间 2022-02-21 09:00:46
满意度 无反馈
答复内容

周瑾瑜女士/先生:

    您好!您的来信《关于完善服务听力障碍人士和语言障碍人士志愿者工作发展与规划的提案》和《关于完善听力障碍人士与语音障碍人士公共法律服务的若干建议》已收悉。现针对您的建议回复如下:

    一、我市听/语障碍人士的基本情况

经向市残联了解,目前我市听/语障碍人士共有8097人,其中听力障碍人士6803人,语言障碍人士1294人。市残联建立了残疾人志愿者服务队伍,每年定期针对不特定残疾人群体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二、开展法治宣传情况

   认真落实“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积极履行行业内、系统内普法任务。结合全国助残日、信访法治宣传月、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深入农村、社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向残疾人宣传宪法及惠残政策;在商业广场设立宣传咨询点,宣传宪法、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增强了群众知法、懂法、用法意识;充分利用展板、电子横幅、分发传单等形式,向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广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惠残政策》以及相关法律维权知识。

    三、提供法律援助情况

一是健全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我市目前已建成涵盖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个、乡镇(街道)工作站70个、村(社区)工作点952个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残疾人可以在1小时之内到达就近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进行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极大满足了法律需求。二是建立了市级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湘潭市残联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残疾人解惑答疑,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意见。残联与法援机构建立了协商机制,通过向法援机构发送建议函,引导经济困难的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三是开辟了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便民接待窗口。各级法律援助机构都设立了法律援助便民接待窗口,开通了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安排专职法律工作人员常年接待残疾人的法律咨询,受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四是完善了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律师志愿团。市司法局与市律师协会共同建立了湘潭市法律援助律师志愿团,及时更新志愿团的律师,为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五是扩大了残疾人法律援助范围。不断降低经济困难标准,从最低生活保障人群拓宽至低收入群体;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对于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不限制案件范围。六是提高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办理听/语障碍人士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及时配备手语翻译,了解诉讼需求,维护其合法权益。通过公示、听庭、回访等措施,加大了对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案件质量。

    四、下一步打算

1、开辟法治宣传新阵地。注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完善互联网宣传平台,增强残疾人普法的生动性、互动性和时效性。制作各类普法视频、情景剧、科普剧等人民群众新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产品,发挥普法微信公众号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2、创新宣传方式。制作法律援助法宣传视频,公示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程序、方式等,并配以手语翻译小动画,让听/语障碍人士也能“听”到法律的声音。

3、扩充志愿者队伍。建议残联等相关部门招募手语翻译人员进入残疾人志愿者服务队伍,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同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伍作用,满足听/语障碍人士各项需求。

感谢您对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让更多听/语障碍人士获得法律帮助。

                                                             湘潭市司法局

                                                             2022年2月21日